2021年,创投圈里听得最多的一句话,莫过于“科学家们正在迎来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
机构纷纷入局新能源、半导体、先进制造、机器人等硬科技赛道,优质项目更是备受追捧。
与此同时,伴随着科创板的设立,退出渠道的进一步丰富,以及国家政策的倾斜,促使科创企业IPO进程加快。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2021上半年,国内一共发生245起IPO,同比上升1.08倍。其中,科创板上市企业共计86家,同比上升近1倍,占IPO数量35.1%。
而高瓴曾公开表示,看好未来两到五年里科技领域的半导体、前沿科技、新能源、智能硬件等四大细分赛道,并将硬科技称为“历史性的结构性投资窗口期”。
综上而言,硬科技的投资狂潮已彻底被引爆。
科创之力蓄势待发
图片来源:摄图网
2018年,中美贸易战打响,美国在半导体、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全面封锁,引发了中国发展自主可控核心技术的绝地反击,也激起了国内对高精尖领域全面投资的热潮。
2019年,科创板开市,为硬科技企业打通了一条“输血之路”。
2021年3月,国务院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35年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2021年9月,北交所成立,旨在培养更多的“专精特新”企业。
如何“补足短板、占得先机、去芜存菁“,成为了国内当前及未来发展的时代要义。
正如中科创星创始人米磊所说,光靠软实力是不够的,一个国家只有科技实力真正强大了,才有硬实力。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归根结底还是靠硬实力。
那什么才是硬实力?显而易见,就是硬科技。
技术被“卡脖子”了,有多难受?大概最有发言权的当属华为。
在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之女、华为副董事长、CFO孟晚舟被非法拘押的1028天里,国内手机市场竞争格局发生了剧烈变化。
多家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华为在全球和中国市场的市场排名均已跌出前五。曾经的智能手机王者辉煌不再,从侧面印证了芯片断供的影响程度可见一斑。而这或许只是“卡脖子”技术所呈现出的冰山一角。
总归一句话,在各种内忧外患的因素的推动下,科创之力,蓄势待发。
科技创新重塑全球经济结构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当时特朗普迫切地要在硬科技领域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因为只有通过打压以中兴、华为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妄图遏制中国科技的发展和崛起,才能稳住其全球霸主的地位。
就目前而言,美国的科技发展仍保持着全球领先地位,这其中离不开美国对科技创新的大量研发投入,而其他主要经济体也对科技创新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支持。
与此同时,全球主要经济体对科技发展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即使是全球经济都因新冠疫情遭受到了重创,对科技领域的投入研发速度却未停滞。
值得注意的是,在抗疫过程中,大数据、人工智能无人自主技术、生命科学等科技应用成为了各国从疫情阴霾中走出来的重要抓手,也由此提升了科技创新领域在全球的战略部署地位。
在米磊看来,国内制造业的红线至少得到25%—30%,才算是一个健康的经济体。他指出,德国面临经济危机时,在欧洲国家当中是抗打击能力最强的,德国的制造业大概在28%左右,制造业比例在欧洲各国中肯定是最高的。而美国现在制造业比例在11%左右属于偏低的,那么中国的制造业也应该有一个红线,且不低于GDP的30%。
毋庸置疑,科技创新是人类发展的一个内在驱动力。而从历史上大国地位更替的规律来看,基本上每100年就会有一个大国崛起。
2018年5月28日,习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们生活福祉”。
这表明,第四次科技革命与中国经济发展将形成共振,唯有通过攻克“卡脖子”技术为核心,才能在全球经济结构重塑中实现弯道超车。
硬科技将会是未来中国投资的主旋律
图片来源:摄图网
理解硬科技投资的逻辑,首先要明白硬科技的真正定义。
其次,投资硬科技除了要懂之外,也需要时间,需要投入。
深创投董事长倪泽望表示,做硬科技投资是长期的价值投资。“确实需要时间,需要敢投,别人看不懂的时候要敢投,别人难的时候更需要投,因为硬科技投资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很大的投入,同时还要长期的持有,这样对投资机构来说才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回报。”倪泽望在其分享的《创新科技之路·向硬科技再出发》主题演讲中说到。
他在分享团队经验时提到,2007年深创投投资西部超导,到现在整整14年了,再登陆科创板。正是因为真正地理解了硬科技,才能长期坚守。在他看来,这是硬科技投资人要适应的一个新常态。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有一个历史性拐点,那就是半导体投资首次超过互联网,成为中国的第一投资赛道。这说明,中国硬科技发展迎来了春天,也意味着硬科技投资的黄金机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