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喧闹的春节假期,因着病毒的肆虐变得异常冷清。尤其是武汉的一声“封城”令下,满屏的“武汉加油”令人泪目,也令我们对“逆行”武汉的医务工作者们肃然起敬。
图片来源:摄图网
然而,除了对生命健康的关注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这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也将国民经济之忧推向了高潮。
毕竟,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更大、外部环境不确定的背景之下,经济发展趋势是国之根本,亦是民众生之希望。
新冠肺炎疫情与2003年的非典疫情极为相似,我们不妨可以拿来做一些类比。
而新冠病毒的影响主要在今年一季度,并且此次疫情管控及时,如果疫情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中长期看,阶段性的影响无可避免,但经济和市场仍将会重新回升。
短期消费和服务业将会承压
本轮疫情与2003年SARS相似之处在于,均通过呼吸道传播,因此疫情的出现可能对后续人员跨区域流动形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可能对宏观经济产生短期的阶段性冲击。
简而言之就是人群密集可能会扩大疫情的传播范围,这也意味着,商场不能逛,饭店无法正常营业,交通工具不敢坐,大家出来活动和消费的意愿降低。
图片来源:摄图网
恒大研究院报告中指出,受非典影响,2003年4-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为7.7%、4.3%、8.3%,而当6月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前期被抑制的消费需求大量释放,7月社零同比迅速上升至9.8%。
另外,公开数据显示,由于交通运输活动骤减,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增速在2003年5月降至2.3%,为前后几年来的最低点。
同时,受企业停工减产影响,工业增加值也自2003年3月起连续3个月下滑,3-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为16.9%、14.9%和13.7%。
因此,我们也可以推测,短期消费和服务业短期承压明显,基建、交通运输等领域短期也将受到扰动。
疫情对经济影响整体可控
历史数据表明,2003年“非典”疫情仅是经济上行期间的一股短暂“寒流”。
有资料显示,随着2003年6月之后疫情缓解,消费迎来V型反弹,经济增速在2003年第二季度明显放缓之后,自当年三季度起再度进入高速增长通道,并未影响当时整体向上的经济增长趋势。
图片来源:摄图网
那么,此次的疫情对经济层面的影响会低于2003年的“非典”吗?
首先,2020年,中国GDP总量水平已经100万亿,整体的抗风险能力和当年不可同日而语。
其次,疫情的发现和管控相对较早,新闻媒体传播也更加充分,政府应急能力明显增强,有效防止了疫情的广泛扩散,也能有效控制疫情。
最后,从经济当前形势来看,此次疫情可能成为更积极财政政策、央行降息的一个催化剂。
更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升温前经济内生趋势较好,疫情的爆发对经济来说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冲击,随着疫情的逐渐平复,叠加供给和需求回暖,以及政策的倾斜,经济的阶段性修复也将逐步显现。
并且,在疫情中催生的商业机会也将助力产业升级,也将为中国经济增长添砖加瓦,例如互联网医疗、线上娱乐、在线办公、电子商务等等。
基于以上判断,疫情只会带来短期冲击,而非长期影响。如果国内疫情能够进一步控制,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整体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