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从0到1,于企业而言,要善于创造和创新。
无论是技术、规模、或品牌,都要形成壁垒,并实现质的垂直性层级跨越,由此开辟一个只属于自己的蓝海市场,从而成为市场的龙头。
2019年12月16日,微众银行正式成立整整五年。
五年的时间,微众银行的员工团队从无到有发展壮大到2000多人,科技人员占全行比例始终保持在50%以上,以金融科技能力为超1亿有效客户带来了更便利的金融服务。
站在第一批民营银行的试点起跑线上,是从0到1的跨越,也意味着颠覆和革新。
在这一场华丽的冒险中,微众银行不光要建立有别于传统银行的护城河,还要开疆拓土,同时还要向更多的合作伙伴开放,驰骋纵横于金融科技的沙场。
民营银行的先驱者
如若要翻阅微众银行的发展史,不难发现,微众银行始终都在做民营银行的先驱者。
2014年12月16日,在国家推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服务三农、小微、个人等长尾客群的普惠金融发展的号召下,微众银行进入第一批民营银行试点名单,由腾讯、百业源和立业等多家知名企业发起设立。
2015年,微众银行率先在区块链领域开展联盟链技术研究和应用实践。经过多年布局,微众银行牵头研发的FISCO BCOS区块链底层平台率先攻克一揽子关键核心技术并全面开源。
2019年,微众银行已公开区块链发明专利217件,位列全球第五;同时,积极链接同业,牵头成立金链盟,参与国际和国家标准制定;并在政务、版权、智慧城市、司法、金融、供应链、社会治理等诸多领域落地成熟应用,开源生态圈内已有众多企业的上百个应用,其中超60个应用在生产环境中稳定运行,从而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开源联盟链社区。
2019年12月1日,为响应国家政策,推动BSN作为国家战略和“一带一路”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度,完善BSN底层框架技术,以及鼓励中国企业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自主创新,微众银行携FISCO BCOS入选"国家队",成为BSN第一批入盟单位之一。
用一句话来总结的话,那就是:微众银行一小步,金融改革一大步。
微众银行的五年成绩单足以证明了它的实力,更重要的是,其在业务、技术、战略上的每前进一步,都代表了民营银行在结构性弥补商业银行普惠金融短板、差异化深耕个人及小微客群路上的探索。
与此同时,穆迪及标普一致评定微众银行评级展望为“稳定”,这是我国民营银行首次获得国际信用评级,更标志着微众银行的影响力正式进入了国际投资者的视野之中。
金融科技构建普惠金融新业态
微众银行没有线下网点,但坐拥腾讯巨额流量。并且,以互联网为锚,依靠强大的技术实力和研发资源,以“科技、普惠、连接”为愿景,积极运用金融科技构建普惠金融新模式、新业态,专注服务微小企业和普罗大众。
微众银行最早推出的核心产品微粒贷,实现了从客户申请、开户到最后成功借款可以100%纯线上操作,无需面签即可放贷,且能7×24小时无间断服务。随后又推出了微车贷、微众有折、微动力等创新产品,将贷款、支付、理财等能力与生活场景进行了有机结合。
此外,还推出了国内首个服务小微企业的全线上、纯信用的对公流动资金贷款产品“微业贷”,客户从申请至提款全部在线完成,无需抵质押,按日计息,随借随还。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微业贷对超过80万户小微企业的授信,77%的企业年营业收入在1000万元以下,64%年营业收入在500万元以下,户均授信43万元。50%以上的借款企业有过2次及以上借款,间接支持了近200万人就业。
微众银行并未因此停下前进的步伐,近期还在腾讯视频APP上线了小额信贷产品“小鹅花钱”,逐步带着获客渠道走出了微信、QQ,甚至腾讯体系。
产品的成功背后,有着不可忽视的科技力量。
据悉,自成立以来,微众银行一直在摸索人工智能(AI)、区块链(Blockchain)、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大数据(Big Data)等技术在金融方面的落地应用,形成了完全基于自主研发能力的“ABCD”技术体系。
此外,业绩数据,也直观地反映了微众银行对科技的投入。微众银行2018年年报显示,研发费用高达9.83亿元,占比营收的9.8%,远超同行。微众银行IT人员(不含风险、运营等领域参与数据分析人员)比例一直在50%以上。
正如微众银行行长李南青的观点,“作为一家需要盈利的商业机构,能够兼顾覆盖长尾客户与盈利平衡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科技。”
无独有偶,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独立研究公司之一Forrester在银行案例研究报告中将微众银行定义为“世界领先的数字银行”时指出:“微众银行成功的秘诀在于通过技术驱动型创新而非国家政策扶持,积极地改善金融服务的包容性,推进普惠金融在中国的发展。”
微众重构金融业价值链
无疑,发展金融科技,推进数字化转型,是中国金融业未来很长一段时期的主旋律。因此,拥有核心技术能力的科技公司,将迎来历史性的机遇。
虽说微众银行恰逢其时,但能在五年的时间里成长为民营银行中的“巨无霸”,更多的还是在金融科技赋能中,不断冲破服务边界的桎梏。
比如,令不少金融IT人热血沸腾的“去IOE”。微众银行摒弃了被视作黄金架构的IOE系统,创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系统,即分布式架构。
马智涛打过一个比方:传统银行的IOE架构,好比往一个很大的水杯里加水,当水杯满了(需要扩容),就要把水倒入更大的水杯中去。而微众银行的分布式架构,是一个一个标准容量的小水杯,当一个水杯满了,只需要增加水杯,就可以装更多的水。
2015年8月15日,微众银行App出世,中国首个“去IOE”银行核心系统的全面上线。截至2019年11月底,微众银行共建成286个关键系统、1614个子系统,有效支持了年内的亿级客户量、亿级日交易量,达到国有大型银行同等规模水平。
然而,微众银行在其APP的经营阵地中,不局限于服务功能的拓展,更尝试着利用科技进一步优化服务体验。如微粒贷的“手语客服”、微众银行APP的智能读屏功能。
据媒体报道,近期发布的微众银行App4.0版本,新增了信息无障碍化服务,可以让视障群体通过App无障碍地完成开户、转账、购买理财等服务。
《Bank4.0》的作者Brett King写道,未来的银行并不应该是现有模式的迭代或改善,而是如苹果、特斯拉那样,从无到有、从零开始的设计方式,重新思考、设计未来银行的商业模式和业务。
显而易见,在技术为王的金融科技赛道上,微众银行早已遥遥领先,从0开始,并以1+N的方式重构了金融业的价值链。伴随着金融科技浪潮的一次次席卷,微众也将为金融改革的发展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